律师有两成案源来自同行,想要更好地建立合作,这3点策略你必须知道
“ 整个法律服务行业,大约15%-20%的交易机会来自于律师间的合作,同行就是律师最重要的客户。
但是,合作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,想要更好地和律师同行建立合作关系,有3点策略是必须考虑的。 ”
文 | 余朋铭 新则创始人
你是律师,你一定和别人合作过案件。
我自己最重要的经历之一,就是曾经做过一款叫『无讼合作』的产品。当时这款产品的目的很简单,就是希望通过尽可能高效的方式,推动律师间的业务合作。
为什么呢?因为那个时候我做过一些分析和调研,发现整个法律服务行业,大约有15%-20%的交易机会来自于律师间的合作。
也就是说,1000多亿产值的法律服务市场,因合作产生的交易机会,大约能占到150-200亿。
同业合作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。并且这个状态,在未来的5-10年内都应该会持续存在。
因为法律服务本身具备这样的特点——信息复杂,决策门槛高。所以当一个客户遇到法律问题,不论他在网上搜索到的信息多完整,他一定会尽可能地先通过一个身边信任的人来推荐。这就使『同业合作』存在了可能。
只要法律服务『低频刚需』『复杂决策』这个大前提不变,那么『依靠信赖的人进行推荐』的业务形态,就会长期存在。
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我一直认为律师最重要客户其实是律师同行。当你可以和尽可能多的律师建立合作关系时,你就多了很多业务合作的渠道与伙伴。
道理虽然大家都懂,但真正和同行主动、稳定、持续建立关系,并建立特定专业品牌的律师其实也不多。当然,也不是所有业务都适合同行合作,如果你所做的领域不适合合作,做再多努力也没什么用。
所以今天,围绕律师合作这件事,我想和你分享自己的一些思考,希望可以给你一些启发。
一
同业合作之所以会那么密集存在,换成另一个角度来看,是因为整个行业的客户资源分配非常不平衡。
有些律师因为品牌、经验的原因,天然有更多客户流量,但他又无法完全消化这些流量,那这个时候他就需要做个选择——要么转介,要么流失。
这从全局来看,其实是一种资源错配——这个客户不一定需要这个律师服务,但因为信息壁垒的原因,他找不到更好的解决方法了。
如果这位律师能够发挥中间人的作用,把客户介绍给其他更合适的律师,那他实际上,同样是给客户创造了价值。
其实,只要是专业服务领域,通过中间人传递信息、撮合交易的情况就非常普遍——很多FA会帮助创业者对接投资人,很多医生也会推荐病人去找其他医生。他们都在以中间人的身份,做着同业合作的事情。
我这么说的原因,是因为很多人曾经和我说过,他们觉得同行合作的关系『太敏感』,感觉不好。也有人觉得,别人就是介绍个信息,我就要给与特定回报,感觉中间人其实也没什么大用。
这个观念需要调整。在商业实践中,中间人其实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。
有本书叫《中间人经济》,其中提到中间人发挥了六重关键作用——搭桥,认证,强制,风险,礼宾,隔离。没有中间人,这些价值就无法实现。
当A律师推荐某客户去找B律师时,A律师发挥的就是中间人的作用。A律师帮助客户完成了『搭桥、认证』等相关的工作,同时也给B律师带来了价值。
别忘了,因为法律服务『信息复杂,决策门槛高』,所以如果中间人可以成为你和客户的信任桥梁,那他就帮助你解决了这个信任门槛的问题。
但需要明白一件事——
A律师不会无缘无故把自己的客户介绍给你的,除了利益之外,同行合作之所以发生,是因为3个底层逻辑。
二
一个律师之所以会介绍案子给别的律师,底层原因是3个——
性价比:有些事我不想做(可以是因为地域,可以是因为其他,总之就是性价比)
能力:有些事超出我的业务范围或者专业范围,我不能做
资源差异:有些事依赖特定资源,我做不了
因为整个法律服务行业的分工化、专业化发展还不明显,从客户的角度,他更多会是因为你的『律师身份』而来找你,所以才会出现他的需求和你的能力不匹配的情况,业务转介的空间也就出来了。
不论最终表现出来的形式是什么,只要客户不是信息透明的,只要律师之间存在差异,同业合作的空间就会始终存在。
相对应的,如果你自己所做的业务领域,非常适合同行合作,那么你就有必要基于上面提到的逻辑,强化自己面向律师同行的各种行动。
想要合作更好地发生,你至少需要满足这么3个条件——
有影响力 - 需要有很多律师知道你
有差异度 - 不光知道你,还需要知道你能做他们做不了(或不好做)的事情
有信任感 - 你的这些专业能力和资源,可以值得信任
这也是为了让律师在给客户介绍时,有话可说——
XXX律师是我之前在XXX认识的,很有名,专门做XXX的事情,做过XXX客户的XXX,得过XXX奖……
而不只是简单的——
XXX律师和我特别熟,专门做这个,没问题……
相对应的,你如果想要更好地和律师建立合作关系,基本策略也就3条——
1. 多和异地同行接触 - 外地的业务当地律师更好做,性价比更高
2. 多和异业同行接触 - 我能做你做不了的业务,咱们打配合
3. 在接触的过程中,传递差异和专业 - 我有特定资源和能力
你的品牌发力点,以及一系列配套运营活动,也就有了相应的支撑。
只是现实是,很多律师既没有接触足够多的同行,也没有足够大的差异性,更没有建立足够强的信任感,合作自然无法达成。
三
沿着上文的思路,在具体做法上,我通常都会建议律师个体、团队,先考虑清楚下面3点——
第一,确定自己所定位的业务领域、方向、做法,是否有业务合作的空间。
通常来说,专业差异大的业务,会更适合合作。
比如刑事业务,除了接大案做知名度,上电视,百度导流之外,和做民商事业务的律师建立紧密关系,是很重要的合作点。
我之前上课,问到一个做刑事业务的律师客户是谁,他非常坚定地说自己的客户就是所里做XX业务的几个合伙人。那几个合伙人主要服务的对象就是各类外企、国企、金融机构,他们在做业务过程中如果涉及刑事相关的问题,一定会找到他。他也在很重点地维系和这些合伙人之间的关系。
比如执行业务。我们接触过无锡一家专做执行的团队,他们有非常强的执行能力和相关经验,现在就在全国各地和各种律师建立关系,合作各类很难执行的案件。
比如做复杂商事类型业务,我们现在辅导的一个专做『资本市场对赌争议』的团队,因为专业差异度高,知名度有了之后,会有很多律师合作的机会存在。
相比之下,面向个人的婚姻家事、劳动争议、交通事故类业务,以及股权类业务、常法业务、政府单位业务等等,合作的可能性就会小很多——不论是因为地域、专业、还是性价比。
对应的,如果你是做这类业务的团队,在律师群体中建立影响力,对强化专业形象有帮助,但是对业务合作来说,帮助不大。
第二,在第一点的基础上,盘点相应的资源、渠道。
清楚自己的业务形态,以及对应的可以合作的律师类型之后,我的第二个建议,是列出自己可以接触到的渠道和资源,针对性地构建自己的合作关系,以及配套的运营措施。
我会建议把资源从两个维度进行盘点——
1. 品牌型
2. 业务型
有些渠道和资源,并不直接能带来业务合作机会,但是和他们合作,有机会传递专业的品牌形象,建立影响力。
通常这类渠道和资源,都是各种媒体平台。放到律师群体里,最重要的就是这么几个——
无讼
智合
iCourt
律新社
这些媒体都是面向广大法律人的,能够出现在上面,可以比较快地建立相应的影响力。(当然,新则也正在努力成长为法律人交流合作的平台。)
当然,如果你做的是特定领域,像『劳动法库』『法客帝国』『高杉Legal』等等特定领域的媒体,也都可以作为重点合作资源。
第三,盘点之后,结合不同渠道的调性,考虑利益结合点。
盘点只是第一步,之后的任务,是判断他们这类机构到底需要什么,然后你就可以有的放矢,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出去。
比如智合的媒体属性比较强,就比较需要『带传播价值』的内容,所以围绕热点事件的评论、创新话题的思考,这样的内容就比较容易合作。
比如高杉Legal的专业属性很强,那么你就必须提供『足够深度』的内容,让人看完之后感觉到很强的专业差异,这样的内容就比较容易合作。
这就好像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调性,你和他沟通的方式也不一样。相对应的,不同渠道、不同合作伙伴在意的东西也不同,说和写他们在意的、喜欢的、认同的,才有机会。
四
我现在依然非常看好律师合作这个市场,正如前文所述,这是一个价值数百亿的市场,同业合作这种业务形态,在短期内也不会因为任何技术的出现,就被简单打破。
如果你认同这个逻辑,那么你就应该意识到——
每个律师,其实都可以是你的客户和合作伙伴。
而你需要做的,不应该是随性地等着律师找你合作,而是应该主动思考,更加积极地探索、建立和各种律师的合作关系。
明确自己的核心业务,明确可以合作的律师群体(异地、异业),通过渠道和合作伙伴,持续输出专业价值,形成影响力。
从长远来看,这是一件怎么做都不亏的事情。
希望可以给你带来启发。
- END -
# 推荐阅读 #
点击在看,分享新则↘↘↘